中国靠什么赡养14亿人?

   日期:2019-09-15     作者:侠客岛    浏览:899    
核心提示:1974年,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,各国代表听到恍若世界末日的预测——据测算,由于人多地少等原因,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。与此同时,14亿中国人还会在一年中吃掉全球大约73%的柿子、68%的梨、67%的西瓜、58%的桃和李子、49%的苹果。中国主要水果产量增长趋势,制图@张靖&巩向杰/星球研究所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”。

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:侠客岛(ID:xiake_island),作者: 点苍居士,封面来自东方IC


洪范八政,食为政首。


从古至今,食粮,始终是万民之命,国之重宝。


1943年春,毛泽东挥笔为陕甘宁边区工农业临盆结果博览会写下八个大字:“本身着手,饱食暖衣”。


年近90岁的袁隆平,频频述及一场“禾下纳凉梦”:实验田里的超等杂交水稻有一天会长得比高粱还高,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,人们得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纳凉。


从“四万万人都要有饭吃”到“近14亿人吃不完”,没有哪一个国度,比中国更能体味这条饱腹之路上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。


土楼中的晚饭,摄影师@蓝调LD/星球研究所



新中国建立早期,中国迎来了周全的社会主义建立,数亿群众嗷嗷待哺,当时的农业临盆却基本薄弱。


五、六十年代之交,山东高密大栏乡安然庄的一座小学里拉来一车煤块,那种亮晶晶的东西孩子们从没见过,有人跑上前拿起一块就啃,其他孩子也上前哄抢一空,进口时的滋味,至今还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念念不忘。


1974年,第一次天下食粮集会在罗马召开,列国代表听到恍若天下末日的展望——据测算,因为人多地少等缘由,中国绝无能够赡养10亿人口。


在食品匮乏的年代,人们惯于吃粮要粮票、抽烟要烟票,一分钱买一盒火柴,也得使上火柴票。有人放言,“历代政府都没有处理中国人的吃饭题目,共产党政权一样无从施策”。


六、七十年代人们运用的粮票和购物券,图片泉源@VCG


但中国人的饭碗,必定由中国人本身铸起。


1978年的一个冬夜,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了“死活状”,村内地皮被分包到户,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的先河。人称“命里缺水”、23年来从没向国度交过余粮的小岗村,厥后一年的食粮产量暴涨到13万斤。


小岗村村民,摄影师@刘国安(灼烁图片)


1978至1984年间,中国农业产量的年均增幅高达7.7%,农民收入也以年均13.4%的速率高速飙升;1984年,中国食粮总产量到达8000亿斤,人均食粮拥有量达800斤,在这一年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上,中国政府向天下宣告:中国基本处理了温饱题目。


晒玉米,摄影师@王汉冰/星球研究所


1993年,粮票在中国完全退出流畅,计划经济对农业发展的束缚至此解绑;1996、1998和1999年,中国食粮产量三次打破了10000亿斤。


自2004年到2015年,国人粮库更是完成了天下食粮发展汗青中史无前例的“十二连增”奇观,今后一连稳固在1.2万亿斤高位。


 农民迎来丰产,摄影师@邱会宁/星球研究所


在中国,60%的住民以大米为主食;而早在2011年,全国稻谷年临盆总产量即已打破了2亿吨。


在江南鱼米之乡,享誉国际的超等杂交稻走上国人餐桌;新世纪以来,经由过程推行稻虾、稻鱼、稻蟹等平面种养形式,节肥节药,让人不仅吃得饱,而且吃得好。


江苏宿迁一水稻莳植合作社在造就水稻秧苗,图片泉源@VCG


在东北,食粮第一主产省黑龙江,食粮播种面积从1949年的0.813亿亩增加到现在的2.13亿亩,每一年产粮总量打破1500亿斤,一连8年领跑全国。


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林成行、渠相连,肥饶黑土中农机纵横,“北大仓”每一年种出的食粮,够全国群众大吃特吃上三个月。


家庭农场执行玉米大豆间作播种形式,图片泉源@VCG


在华夏,小麦第一主产省河南,已发展为国人的“主食厨房”。从“望天收”到“吨粮田”,高标准农田建立、一致良种、肥水治理、机械收成造诣了一条标准化流水线——全国1/2的火腿肠,1/3的方便面,7/10的水饺均产于一省。


河南,直升飞机正在给小麦举行“一喷三防”,图片泉源@VCG


在北京,1985年还只是新发地村口的“土市场”,现在成了逐日能吞吐3.6万吨蔬菜生果的大型果蔬交易地。


放眼广袤领土,从南边双季稻莳植区到北部地区农牧交织带,从内湖的大水面养殖到深远海的海洋牧场,从西南的高原农业到西北的旱作农业......


黄土高原上被开垦的农田,摄影师@许兆超/星球研究所


各方力透万钧之下,2018年中国产粮总量到达13158亿斤,较1949年足足增进了4.8倍。


一道国度食粮安全底线,也被举国上下紧紧保卫了70年。


安集海辣椒晒场,摄影师@在远方的阿伦/星球研究所



现在,水稻、小麦、玉米3大主粮自给率终年保持在95%以上的同时,中国的肉类、水产、蔬菜、生果、茶叶、啤酒等产量也历久位居天下第一。


 茶园采茶,拍摄于杭州,摄影师@潘劲草/星球研究所


1985年中国摊开猪肉、蛋、禽、牛奶等畜产品价钱后,大牲畜、生猪等传统养殖业发展迅猛,重要畜产品产量、禽蛋产量一连多年位居天下首位。


羊、牛、猪、鸡, 历久与国人配合“生涯”,成为了最稳固的蛋白质和脂肪泉源。


 合肥,工人正在按标准化养殖法给羊喂草,图片泉源@VCG


相传苏东坡被贬到黄州(湖北黄冈)时,拔取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方块,小火慢煨至红红酥酥,汤质稠浓,“清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”。


而当下的中国,每一年有6.8亿头猪出栏,4亿头猪存栏,年产猪肉5400万吨,相当于天下上其他国度猪肉产量的总和,各式猪肉菜肴花样百出,包含但不限于猪肉炖粉条、菠萝咕噜肉、水晶猪皮冻……


金华火腿,摄影师@杨梅清/星球研究所


近年来,“肉食者”的口胃也日趋向猪牛羊禽多种类周全发展转向,牛肉、羊肉、禽肉产量占比,分别由1985年的2.4%、3.1%、8.3%上升到了2018年的7.5%、5.5%、23.1%。


 盖孜峡谷的羊群,摄影师@小强先森/星球研究所


中国的水产品总产量,自1989年起就稳坐天下头把交椅。


现在,中国水产养殖产量打破5000万吨,占环球水产养殖产量的60%以上,个中,淡水养殖种类过百,青、草、鲫、鲤、鳊在饭桌上再平常不过。


浙江千岛湖巨网打鱼,图片泉源@VCG


每一年环球1.44亿吨的海鲜消耗总量中,中国作为最大的海鲜消耗国以6500万吨占有环球消耗的45%——群众皆爱的小龙虾,自2007年以来养殖产量增进220%;排序的“子弟”,则分别是欧盟(1300万吨)、日本(740万吨)、美国(710万吨)和印度(480万吨)


江苏淮安,网箱养殖螃蟹,图片泉源@VCG


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现,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耗量在7亿吨摆布,是天下总量的40%,除了热带特产之外,中国每一种蔬菜产量险些都是天下第一。


与此同时,14亿中国人还会在一年中吃掉环球约莫73%的柿子、68%的梨、67%的西瓜、58%的桃和李子、49%的苹果。


广西南宁的一家火龙果莳植基地,万盏LED灯同时亮起,图片泉源@VCG


庞大消耗量背地,是中国人环球无出其右的生果莳植才能,总计13.2万平方千米的地皮,被开辟为果园瓜田,相当于一全部福建省的面积。


海南文昌龙楼镇全美村西瓜莳植基地,图片泉源@VCG


2018年,中国的农民与科技人员一共种出了2.5亿吨生果,占环球总产量的31.4%;国人食谱中的生果比例,重新中国建立早期人均生果占有量仅3千克,到现在人均占有量高达184千克。


中国重要生果产量增进趋向,制图@张靖&巩向杰/星球研究所


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”。很少有哪一个族群像中国人那样注意食品,炒、爆、熘、炸、煎,烧、焖、炖、煮、蒸之下,饔飧不继的日子早已成为旧事。


庆丰宴,摄影师@张炜/星球研究所



“农业发展一靠政策,二靠科学”。


现在,中国已迈入天下农业科技大国行列,水稻、小麦、玉米3大主粮原生质体造就手艺与国际先进程度同步。


1978年至今,中国育种家们前后造就出超等稻、矮败小麦、杂交玉米等“革命性种类”,推进全国重要农作物种类更新了5至6次,每次更新都增产10%以上。


袁隆平在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等杂交水稻百亩树模田,图片泉源@VCG


一种能够在肯定盐度的海水浇灌前提下天然发展,具有抗旱抗虫、生态修复功用的耐盐碱特种水稻“海水稻”,还成了近年来中国农业手艺创新的重头戏。


一旦海水稻推行胜利,中国可增加水稻产量500亿公斤,处理2亿人口的食粮题目。


在高精度卫星地图上,现在还能清楚地看到如山东寿光等地每一个“大棚”的位置。从小土棚,到下挖式卷帘棚,到无立柱钢结构大棚,再到物联网云棚……


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的温室大棚,图片泉源@VCG


大棚以内形成了一个温室,温度、湿度、气体组成都经由过程工资调控保持在最相宜的程度,避免了雨水、霜冻和低温对农作物的影响。


中国的“大棚莳植”窍门,使得热量严重不足的青藏高原地区种起了草莓和车厘子;经由过程大棚,国人享用的蔬菜种类比天下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。


西藏山南车厘子莳植大棚,摄影师@李珩/星球研究所


上世纪50—70年代,中国在好不容易的前提下推进了农田水利设备建立。到了2018年,全国耕地浇灌面积达10.2亿亩,有用浇灌系数凌驾53%。一半以上的中国农田能够“旱涝保收”。


吐鲁番戈壁中的葡萄园,摄影师@飞行/星球研究所


在间隔海岸数千千米之遥的新疆,天山冰川和积雪的融水,曾险些是唯一的农业用水泉源;现在,滴灌等高效节水浇灌手艺将水精准调控、一滴滴正确送到植物的根部。


新疆麦田丰产,摄影师@赖宇宁/星球研究所


眼下的中国,照样天下第一农机制作和运用大国,不仅拖拉机和收成机数目遥遥领先,带有计亩测产功用的无人驾驶收割机、带有漏播监控功用的高速玉米播种机、植保无人机等,普及了集合连片的“高标准农田”。


江苏南通,海安农场职工在用收割机收割小麦,图片泉源@VCG


假如天气晴好,全国3.4亿亩冬小麦只需两周就能够收完。


机械收割,图片泉源@VCG


在让国人吃得饱、吃得好的同时,中国没有遗忘方圆。


2006年起,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第三大食粮支援捐赠国;近年来,中国还在环球近100个国度建立了农技树模中间、农技实验站和推行站,前后调派农业专家数万人次。


事实证明,14亿中国人不但没有对天下食粮形成要挟,还为环球食粮题目孝敬出了“中国计划”。


罕见的国人餐桌,图片泉源@VCG



“一粒食粮能救一个国度,也能够绊倒一个国度。”


2018年9月,首个“中国农民丰产节”刚过,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治理局考核时捧起了一碗大米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中国食粮,中国饭碗”。


现在的中国,用不到天下9%的可耕地面积和6.4%的淡水资本,哺育着天下近1/5的人口;以18亿亩耕地红线的苦守和95%的食粮自给率,自在保持着“手中有粮、心中不慌”。


从“端好本身的碗”,到“做好本身的事”, 70年来不乏荆棘塞途的时候,14亿芸芸众生从未止步。


猗猗嘉禾,今盈我仓。四方旷野之上,正见出一派收成的愿望。


陕西咸阳,三秦粮仓金秋丰产迎乐岁,图片泉源@VCG


*文中图片及部份材料泉源:微信民众号“星球研究所”


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:侠客岛(ID:xiake_island),作者: 点苍居士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行业资讯
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
新手指南
采购商服务
供应商服务
交易安全
关注我们
手机网站:
新浪微博:
微信关注:

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(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)

24小时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