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面空鼓处理办法及怎么解决修复空鼓
一、空鼓的成因和危害
空鼓,是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,通常是指面层与基层之间因粘结不牢而出现间隙的现象,俗称“两层皮”。常见的空鼓有两种情况,一类是混凝土地坪空鼓,通常混凝土地面构造是在混凝土结构层表面,二次浇注50~100mm厚细石混凝土,直接作为面层或找平层使用,二次浇注的混凝土极易出现空鼓;另一类是石材、面砖铺贴后产生空鼓,影响使用功能。
(一)混凝土地坪空鼓
1. 长期振动:地下车库地坪、工业厂房地坪在使用过程中,车辆、叉车行驶产生振动,导致面层与基层空鼓、脱开
2. 界面剂使用不当:在施工面层混凝土时,界面剂粘结不良,导致新、老混凝土之间产生空鼓、脱层;
3. 基层薄弱、处理不当:结构层混凝土基面起砂、起灰、开裂;或清洁不彻底,形成薄弱面,导致空鼓;
4. 基层表面有隔离层:结构层混凝土基面上涂刷了防水材料、铺装发泡混凝土都会导致面层混凝土粘结不良。
(二)石材、面砖空鼓
· 1. 石材背网产生隔离层:带有背网的石材铺贴时常常出现空鼓,是由于背网与石材粘结不良,或石材粘结剂与背网粘结不良;
· 2. 粘结剂使用不当:多数的粘结剂粘结强度低,不适合密度高、渗透性低的石材、玻化砖;施工时粘结材料不密实,产生粘结层空洞;
3. 使用环境的温湿度变化:气温、湿度的变化引起的变形,易使面砖粘结材料逐渐失去粘结力。很多案例中观察到寒暑假期间玻化砖空鼓、脱落比较明显。
二、正确的空鼓修复方法
原始的修复方式是凿除,重新打混凝土,不仅费时费工,而且切割、凿除过程中会对混凝土产生振动破坏,使空鼓面积扩大;根据工程实际状况调查,更常见的质量问题是,重新浇筑的混凝土,仍存在产生空鼓的可能。
1、切除后重新打混凝土:将空鼓位置全部切除,地面清理干净,做界面处理,重新打混凝土。未交付使用的工程,工期要求不高,有充裕的时间。
特点:现场停用,对业主产生较大影响,且工期较长,振动破坏,使空鼓面积扩大,重新打混凝土时,存在二次空鼓的隐患。
2、微孔注浆修复。在空鼓部位打孔,埋设注浆嘴,灌注专用树脂,检查灌注饱满状况,完成修复。适用范围广,对现场无特殊要求
特点:施工简便快捷,工期较短,修复过程不影响业主的正常使用,修复后的外观基本保持原样,整体美观
三、微孔注浆技术简介。微孔注浆技术是一项专门针对混凝土二次浇筑面层空鼓、石材空鼓等进行化学灌浆的新型技术,由我公司首创。利用高压注入原理,通过灌注工具——压力注浆泵,将低粘度、高强度的空鼓修补材料——灌浆树脂注入到空鼓内部,自动完成对混凝土空鼓部位的填充、粘接、修复,提高混凝土地面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。数百项工程实践证明,该技术是对混凝土地面空鼓进行修补的佳工法。
四、材料:灌浆树脂(空鼓裂缝专用)
专门针对混凝土空鼓修复研制,广泛应用与混凝土、瓷砖、石材等空鼓修复,可通过低压及高压两种方式灌注,修复处理后可彻底根治空鼓难题。
特点
低粘度,高流动性:可渗透至细微的空鼓位置,达到灌注饱满的效果;无收缩,微膨胀:树脂本体无收缩,灌注后可确保空鼓位置填充饱满;粘接强度高,双向渗透:将基层与面层牢固粘接;
性能
型号
甲:乙
外观
粘度
(cps/20℃)
抗压强度
(MPa)
拉伸强度
(MPa)
粘结强度
(MPa)
延伸率
(%)
3:1
双组份改性环氧
浅黄色透明液体
≤90
≥40
≥15
≥3.0
≥3.0
微孔注浆步骤:
1.空鼓数据统计。施工前,先对各楼层地面、墙面空鼓情况进行一次全面、详细的统计,用小锤逐块遍敲,统计尽量详细,在排版图上标示清楚。
2.钻孔定位。布孔对灌浆的效果影响很大,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每块空鼓的钻孔位置进行设计、定位。
3.通透性测试。用高压泵先对钻孔进行通透性试验,保持通透性为顺利灌浆的关键。
4.板缝封闭。为保证加压注浆时浆液不外流,注浆前要对板缝进行封闭。
5.加压注浆。用专门注浆嘴,将压力注浆泵的压力调整到合适的数值,将配好的灌浆树脂均匀地压入注浆孔。
6.检查与评估。边注浆,边用小锤敲击检测,掌握浆液的流向,测定饱满程度。
7.清理与修补。由于灌浆树脂固化后强度较高,清理较难,注浆时应随时注意清理外溢的树脂,可用抹布蘸乙醇擦除。为保证空鼓石材与与墙面的连接,确定灌浆效果后,可增加不锈钢钉锚固。修补注浆孔。
8.养护采用微孔注浆修复空鼓后,其硬化通常需要48小时完成,在养护期内,严禁振动踩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