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新周刊(ID:new-weekly),作者:王中中,封面来自视觉中国
这个世界的年轻人,正在集体经历延迟成年。奔三的90后,似乎是最幼稚的一届年轻人。
最近,韩国SBS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《我家的熊孩子》在各大社交平台就很·有存在感。
虽然节目标题说的是“熊孩子”的生活,但参加节目的艺人平均年龄段都在30岁左右。
第一批90后追星女孩的初心爱豆金希澈,是节目嘉宾之一。节目中呈现的金希澈的一天是标准的“宅男的一天”。
9点起床开始煲剧;沉迷追剧,忘记准时吃午饭,凑合点个外卖,然后边打游戏边吃几口;下午4点,定好的闹钟响了,看自己喜欢的女团直播表演。一天就这么宅过去了。
金希澈的一天,看的人觉得十分有趣,节目主持人还调侃他,说 “37岁的人却像17岁”。
屏幕外的追星女孩也觉得很开心,感叹“不愧是我的初心爱豆,连日常生活都像我一样,如此有少年感”。
当你在追偶像的时候,你偶像也在追星。/图 《我家的熊孩子》截图
等等——快30岁的人还在社交网络上感叹自己“少年感”十足,你是不是忘记自己高中毕业都快十年了?!
9月开学季,暑假限定热剧《亲爱的热爱的》横扫各大高校的迎新横幅,“七月的李现,八月的杨紫,都不如九月的你”。
被学长学姐挂在横幅上热烈欢迎00后新生的两位主演,一个生于1991年一个生于1992年,都是要奔三的人。
第一届00后已经开始实习、接受社会磨练,为什么90后还不想承认自己“老了”?
00后入学,90后欢迎。/图 微博截图
90后装嫩指南
“我发现自己开始‘装嫩’,是从这个夏天不知不觉买了5条粉裙子开始的。”网友西瓜酱这样感慨道。
从前最讨厌糖果色,认为黑白灰才能彰显自己低调酷炫的气质;
今年却突然发现非黑即白的衣柜实在显得自己气色不佳,还被自家00后小侄女吐槽:
“你知道吗,咱俩有代沟!你们90后老阿姨把自己弄得像小姑娘一样装嫩,我们00后走的都是成熟风。”
西瓜酱说,她当年十来岁时,也曾当过“非主流”,用厚刘海和朋克T恤表露自己看破红尘的高冷。
如今快奔三的她,却仿佛忘记了年龄,每天以小可爱自居,“毕竟我只是个宝宝”。
没有一个25岁女生可以抵挡粉色的诱惑,没有。/图 unsplash
可不就是个宝宝吗,和她的不少同龄人一样。每年六一,在朋友圈发装嫩自拍照、晒礼物的,不是00后和10后,而是他们的老师——90后。
当然,这个节日的真正主人们,对“虚假大儿童”的狂欢表示宽容,虽然内心惊讶:你们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青年节不过、要来庆祝儿童节?
但还是有礼貌地理解了他们:“大概是因为童心未泯吧。”毕竟童年是真的没有了。
也有00后并不买账。/图 《家庭幽默录像》截图
90后“虚假大儿童”对自己的定位,大概是“不会有人永远青春,但我依然正在年轻”。
58同城发布的《2019年90后青年职场生活状态调研报告》显示:
90后职场男性,喜欢把玩游戏、运动锻炼作为工作外的休闲活动;90后女性,偏好看电视剧/纪录片/电影、购物/逛街。
和80后、70后的以家庭生活为重心不一样,90后的生活更为个性化,他们是最愿意为自己买单的一代人。
毕竟单身还是多数,钱还是花自己身上好。/图 《2019年90后青年职场生活状态调研报告》
在B站大热视频《当代年轻人十大烧钱爱好》中,up主盘点出了“破产三姐妹”:汉服、Lolita洋装和JK制服;“破产三兄弟”是手办、乐高和球鞋。
这个时代,兴趣消费已然占据了年轻人消费中的大头。
95后小麻不仅入坑汉服,同时沉迷bjd娃娃,她的态度是“花钱就是买开心”,而且表示自己“很长情”,“小时候喜欢的东西到了二十来岁依然喜欢,这就叫做青春常驻!”
在国内,穿制服的还真不一定是学生。/图 unsplash
虽然他们没有察觉,但在装嫩的过程中,一不小心就暴露了真实年龄。
比如,90后在网上冲浪时,除了要掌握xswl(笑死我了)、nbcs(nobody cares)等各种00后堪比火星文的缩写破译法,最基本的,还要记得00后交朋友不是叫“互fo”(互相follow),而是“扩列”(扩大好友列表)。
最后,讲一个鬼故事:明年,第一届90后就正式三十而立了。
00后的表情包都不会用,90后还是先说声dbq(对不起)吧。
没有人永远年轻,但我正在努力留住青春
日剧《宽松世代又如何》里有句著名的台词:“心理上的青春期和生理上的青春期不同。”这句话用在这届90后身上正合适。
但这届90后的青春期,也太长了一点。
和父母辈相比,现在二十来岁的年轻人,人生进程似乎越来越慢。
去年毕业的达达,每次说自己很迷茫、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,身边的同龄人总会告诉她,你还年轻、刚毕业,迷茫很正常。
年轻人的苦恼总是相通。/图 日剧《宽松世代又如何》截图
看着朋友们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或是能养活自己的工作,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人生定位,而自己永远处于两者之间,不知道该往哪里走,是应该趁着年轻多折腾下呢,还是选择安逸和稳定呢?
“我不知道该庆幸自己才毕业一年,还是该悲哀自己已经毕业一年了。”达达说。
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王浩威写过一本名叫《晚熟时代》的书。书中有个有趣的观点:
我们这一代年轻人,正在集体经历延迟成年。未来,我们或将跨入一个长不大的时代。
青春期的迷茫不只发生在青春期。/图 电影《伯德小姐》截图
《晚熟时代》里,把年轻人的这种迷茫状态,称为“成年涌现期”。
这个概念,是2000年由美国社会学者亚奈特提出的。处在“成年涌现期”的年轻人,已经离开了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依赖,却还没办法承担一个成年人应有的责任。
明年将满30岁的阿庆,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。他在二线城市工作和生活,是一名程序员,每月收入稳定过万。
虽然经济基本独立,但他没想过要搬出家庭、开始成年人的“独立生活”,因为他觉得“不需要”。
或许一个人的生活会很好吧。/图 unsplash
不需要独立生活,好像也不怎么渴望人生的另一半。虽然家人非常着急,经常帮他张罗相亲,但阿庆内心深处,似乎并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。
阿庆说,现在的他有一定的积蓄,有稳定的经济来源,也有过硬的技能,对社会和人生有一定的认知,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、想做什么,“一个人活得挺好”。
但他依然觉得自己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,认为自己不够优秀,承担不了对一个家庭的责任。
“还没准备好面对未知的世界,所以越来越迟疑,越来越胆怯。”
理想的三十岁人生,谁有资格去定义呢?/图 日剧《家族的形式》截图
但理想的完美状态,应该是怎么样的?
事实上,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存在一种“准备好了”的完美状态。真正的成熟,不是走向完美的过程,而是逐渐接纳不完美的过程。
其实你不需要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
年轻人的晚熟,不仅仅是中国这代90后面对的问题。
在日本,低生育率、低成家率已持续多年;在美国,有不升学、不就业、终日无所事事的尼特族;在北非或中亚的阿拉伯国家,出现了“隔离青春”的一代人。
同一个世界,同一批90后。/图 unsplash
欧美的“千禧一代”、日本的“宽松世代”,还有世界各国的90后们,似乎都在面对同一种困境:
他们是起点最高的一代,这个时代对他们来说,是最好的时代,但也是最坏的时代。
与其说他们是“长不大的一代”,不如说这是一个“长不大的时代”。
每一代都在对下一代的忧虑中,慢慢老去;一代又都在上一代的质疑中,逐渐成长。
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:“成熟有两种,一种是掌握了现实世界的规则后的老练,一种是人性在自己身上的圆满。”
毕竟,我们都是大人了。/图 日剧《家族的形式》截图
随着时间的推移,年轻人在用自己的话语,重新定义“成熟”。
“每一代人都在以每一代人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,就算改变不了这个世界,改变自己也很好啊。”宠物博主Erika丝毫不介意自己被定义为“不想长大的90后”。
丁克一族、自由职业者、无车无房人士,90年出生的Erika说自己要是回到老家,肯定是攀比链里的最底层,但这正是她精挑细选、觉得最适合自己的生活。
在她看来,“每个年龄段都有该做的事”是一种可笑的说法,这个世界没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做的,只需要做自己想去做的。
“如果这种思想算是不成熟,那我就当一辈子小孩吧!”Erika说。
猫狗双全,也是人生赢家的一种生活啊。/图 unsplash
1926年,海明威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《太阳照常升起》时,在首页题词用了两段话。
其一:“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。”——格特鲁德·斯泰因女士,比海明威年长20岁。在巴黎时,她是海明威的前辈和朋友。
其二:“《旧约·传道书》:一代过去,一代又来。地却永远长存。日头出来,日头落下,急归所出之地。”
所有世代的人都在为什么迷惘着,以前如此,以后亦如此。
“请做一个能原谅他人的大人吧。”/图 日剧《宽松世代又如何》截图
当年,年轻的海明威曾被称为“迷茫的一代”,对于年长者指责自己“不成熟”,他的态度值得如今“长不大的90后们”学习——
“我想我得尽我全力帮助她,尽力让她的卓越工作得到应有的承认。但是,她那些‘迷惘的一代’之类的鬼话、那些肮脏轻率的标签,统统见鬼去吧!”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新周刊(ID:new-weekly),作者:王中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