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内浇道在铸件上的位置和顺序应服从所选定的凝固顾序或补缩方法。对要求同时凝固的铸件,内浇道应开在铸件薄壁处,数量宜多面分散,避免内浇道附近的砂型局部过热;对要求顺序凝固的铸件,内浇道应开设在厚壁处。如设有冒口,使内浇道通过冒口,能够提高冒口的补缩效果;对结构复杂的铸件,往往采用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相结合的原则安排内浇道,即对每一个补缩区域依顺序凝固原则设置内浇道,而对整个铸件则按同时凝固原则采用多内浇道分散充型。
这样,既可使铸件的各个厚大部位得到充分补缩而避免出现缩孔、缩松,又可将铸件的铸造应力和变形减小;当铸件壁厚相差悬殊、而又必须从薄壁处引入金属时,则应同时使用冷铁加速厚壁处的凝固,并加放冒口补缩。
(2)内浇道的方向不要冲着细小砂芯、型壁、冷铁和芯撑,必要时采用切线引入。但应注意,切线引入会引起型内金属的回转运动,适用于外表面有粗糙度要求的圆形铸件。当筒形铸件内表面要求严格时,应避免金属液回转,以免夹渣物聚集在铸件的内表面。
(3)内浇道应尽量薄。薄内浇道的好处足:降低内浇道吸动区,有利于横浇道阻渣;减轻清理工作量;内浇道薄于铸件的壁厚,在去除浇道时不易损害铸件。
以上是新乡长城铸钢为您总结的关于内浇道的设计注意事项,如果您铸钢件的加工需求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!